昆明旅游景点,云南大学

昆明旅游景点,云南大学

转自百度百科:说文解物 《云南大学:东大陆主人的镇国重器》

1、并不夺目的校门

初到学校可以发现,云南大学的校门并不是很宏伟,甚至太容易被忽略。

云南大学正门校门

这和当年“求实学,戒虚声”的校风有不可割舍的关系,校园的一切建筑建设,本着实用长久的原则建设。

无独有偶,这窄小的校门就像云南大学的入学条件一样严格,因为只有真正优秀的学子才能成为云大的一员,而想要优秀,求实学戒虚声就成为必备修养之一。

虽然这窄小的校门太不起眼,但只要走进去便会发现大有学问。

2、九台五阶,龙飞在天

这窄窄的校门后,第一个映入眼帘便是高耸悠长的台阶,共九十五级。

《易·乾》中曾记载道:“九五,龙飞在天。”

这不仅符合“东大陆主人”的期望,也是云南大学志存高远的象征。

3、学子的守护神獬豸

经过九台五阶的时候,会发现路边有两尊石兽雕像,这是中国著名的上古神兽獬豸(xiè zhì),近百年来静静的镇守着这条龙门道,欢迎每一位入远道而来的莘莘学子,伴随求知好学者成功成才。

中国瑞兽很多,为什么在这高耸的九五之阶上要选择獬豸坐镇呢?这个问题在古籍中可以找到答案。

《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后亦用以指执法者

龙门道中间的獬豸,左右各一尊,一共两尊

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靖两河以安天下,画熊兆獬豸之祥;冠八枢而奠中原,夹鹿犬麒麟之瑞。”

可见,獬豸代表“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象征公道自在普天之下,天道酬勤,只要一心求知求学必有祥瑞而来。

4、龙门道,鲤鱼跃龙门

九十五级台阶和獬豸组成的道路,就是龙门道。

云南大学入门的九十五级台阶,走到中间会有一个平台,左右两侧各有一尊獬豸,然后再往上才能走完这九十五级龙门道

龙门道取鲤鱼跃龙门之意,是云大对每一位学子的深切期望,也是云大对自己教学的期许,希望每一位来到云大的学子,都能够在这里学到真才实学,脱离青年的稚嫩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入云大,就像这龙门道一样,要能过得了并不宽松的入学条件,攀得了九十五级台阶,过得了獬豸的公证之目,走完这长长的龙门道,才能成为云大学子。

龙门道前的昔日学子

走完这龙门道,接下来就是云大的校园,后面才是云大真正的历史文化集结地。

历史悠久深远的东陆大学堂

1、会泽院:风水宝地

在龙门道的末端,就是云南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会泽院。

云南大学的校徽上,那个代表云大形象的建筑,就是会泽院,取名自唐继尧的别号“会泽”,也是云大校训前半句“会泽百家”的代表,意指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百家争鸣、融合创新。

云南大学的校徽和校训

关于会泽院的选址,有“南临翠海,居高览下,势若据虎”之说,是昆明北城最好的风水宝地。

会泽院远景

这座风水绝佳的会泽院坐落于云南大学中轴线,曾是云南抗日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云南省级重点文物。

会泽院侧面

会泽院不仅是云南大学的重要代表建筑,也是云南大学的主要风格的典型代表,由留法归来的张邦翰设计,柔和了法式、英式和中式的独特建筑风格,是昆明较早的典型西式建筑,也为云南大学的美丽风景贡献出最出彩的一笔。

云南大学会泽院远景,因为校内绿化茂密紧凑,再加上会泽院规模,导致无法拍到完整的大楼图片,只有局部图片

进入校园会发现,有欧式的会泽院、俄式的理科楼、古代宫殿风的至公堂以及多处民国风建筑,可谓会泽百家之体现。

2、至公堂:五百余年的多功能大堂

穿过了会泽院,正式进入云南大学的校园中,可以看到一座中国古风浓郁的建筑----至公堂。

至公堂

不过这古风不是模仿,而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古代建筑,至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五百多年啊,从遥远的明朝走来,直到今天依然伫立在云大的校园中。

这座至公堂是1499年明朝弘治中兴时期建立的贡院,作为是云南科考大典的重要场所,1656年,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到昆明,将至公堂改为他的行宫,之后至公堂便成为南明王朝的军政中枢,走上政治的舞台。

“至公堂”这三个字的门楣,是由明永乐时期的进士严孟衡执笔。

严孟衡执笔的“至公堂”门楣

而两侧立柱上的的旧句则是由乾隆执笔的,内联为清乾隆旧句:"立政待英才,慎乃攸司,知人则哲;与贤共大位,勖哉多士,观国之光。"外联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解元那文风原撰:"文运天开,风虎云龙际会;贤关地后,碧鸡金马光辉"。门外东壁内嵌有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云南总督卞三所撰的《重修贡院碑记》。

乾隆执笔的内外联

抗日战争时期,至公堂成为全国最活跃的科学大讲堂,闻一多先生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就是在至公堂进行的。

图为至公堂的《最后一次演讲》,1946年6月,李公朴和闻一多在昆明向社会各界发起“和平建国、民主团结”的万人签名倡议,并在至公堂做了《最后一次演讲》的演讲,国民党当局为了扑灭不断高涨的民主运动,列出了暗杀民主人士的黑名单,7月11日,李公朴残遭国民党特务杀害,7月15日下午,闻一多也被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李闻惨案”。

后来,至公堂的用途更为广泛,图书馆、学术演讲、学堂等,这些也让至公堂的历史更加丰富。

从古至今,至公堂作为重要的学术、政治之堂,不仅是云南大学学子求学上进的神圣殿堂,也是云南大学各大论坛、演讲的重要场所。

如果说至公堂的历史说到这里,还不足以作为云大学子求学上进的标杆,那么至公堂附近的“蛟腾”和“凤起”两个牌坊,才是真正指引云大学子精进上进的引路碑,明柯丹丘《荆钗记·会讲》:“白屋书生,胸中醉六经,蛟腾凤起,管登科,为上卿。”

凤起牌坊

在“蛟腾”和“凤起”两个牌坊的背后,分别题写着“明经取士”及“为国求贤”,指引着云大学子未来的方向。

蛟腾牌坊

3、云南贡院考棚:六百多年风雨飘摇

刚才说到的至公堂,不仅仅是云南曾经科考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云南贡院的中心点,这所贡院是云南省科考最高级别的考试地点明清时曾一度扩展到5000多间,可见其规模之宏大。

贡院前的獬豸

云南大学的校址就是围绕这所贡院而建设的。因此,云南大学的选址并不是另辟宝地,而是云南省教育最高级别地点的扩建。

考棚现在是云南大学的“东陆书院”

这所贡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11年,明永乐九年,云南省当时为了举行乡试而筹建的,后来几经扩建,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贡院远景,绿树成荫,春天还会环绕贡院开满海棠花

春天海棠花下的贡院

而在贡院当中的衡鉴堂,也是当时云南省科考的阅卷之处。

从举行大典的至公堂,到考棚,再到阅卷的衡鉴堂,三者合一成为整个云南贡院,也成为云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建筑。

如今的贡院,有部分成为学生宿舍,有部分成为老师办公室,还有部分成为书院,时隔六百多年,依然在云南大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就是在这贡院中鲤鱼跃龙门,考入京师高中状元。后来在京师、浙江等多地一直担任教育相关的重要职位,并于辛亥革命后回到云南,在当时的东陆大学任教15年,为东陆大学培育优秀的人才。

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

在贡院考棚附近,还有一个八角小亭,虽然比起规模宏伟的贡院来说确实不够显眼,但这小亭的来历也不小,他的建造时间和贡院一样,起名“风节亭”,时刻警醒着来贡院赴考和读书的学子要风节高尚。

风节亭,以及亭台中读书的学子

明末著名忠臣王锡衮曾因为兵变被困于贡院内,在风节亭作诗《风节亭恭记》,表明自己对明朝的耿耿忠心以及对清朝的誓死不从。虽然最后因为政治原因,王锡衮于贡院被杀害,但这象征着高尚风节的风节亭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后来几经战火的摧毁,又多次修复,最终于1955年重建,和贡院并肩而立,伴随云南大学至今。

4、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设计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云南成为抗战重要的大后方,大批量接纳外来学子,一时间学生住宿成为云南大学的一大难题,而女生住宿更是困扰云南大学的巨大问题,为了不让学生凑合将就,1938年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夫人顾映秋捐资为云南大学修建女生宿舍,由林徽因和梁思成设计,建造了一座古朴典雅的四合院作为女生宿舍,取名“映秋院”。

映秋院

1940年,云南军政要员卢汉的夫人龙泽清,再次出资建造女生食堂,取名“泽清堂”。

泽清堂

哪怕是最艰苦的岁月,云南大学也竭尽所能为学子提供最完善的学习环境。

5、怀周楼:怀念周恩来

1955年4月10日,来到云南大学进行考察的周总理,发现建国后数量大增的师生还在一个较小的图书馆中学习,因此提出要建一座能够代表云南大学综合实力、能满足云南大学师生学习的新图书馆,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教育部发放专项钱款给云南大学,并于1959年建成新的图书馆。

现在是云南大学的教室

因此,这座大楼便命名为“怀周楼”,以纪念周总理。

5、云南第一天文点

1934年,由云大校长何瑶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参与,用新法测试的经纬度,成为我国最早用新测绘法测绘出的最准确的昆明经纬度,并在测绘点立夏“云南天文第一点”的碑石。

不过,这次测绘和立碑,只是中国古代天文测绘的延续。

因为早在元朝时期,这里就成为全国27个天文观察研究所之一。

清康熙年间,《皇舆全图》的测绘,也让这里成为重要的测绘点之一。

不过这些历史的测绘数据及相关站点都没有保存下来,唯独保存下来的只有碑石所在的点位,因此1934年重新复测的昆明经纬度,以及立下的碑石,让这个测绘点成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点位。

云南大学的创伤

1948年7月15日,云南大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七一五”爱国运动,国民党政府出动三倍于云南大学师生的军警武装力量,对师生进行殴打、抓捕和关押,这场突发的武力斗争持续30小时,共抓捕云南大学师生800余人,后续在社会的各种压力下,先后释放部分师生,并将76人进行长达8个多月的关押。1949年4月,被关押的76名师生被释放,这场声势浩大的七一五运动才算终结。

这场运动持续时间之长、被捕人数之多、斗争抗衡之艰,在中国的学生运动史上都是罕见的。

声势浩大的运动和惨案,源自于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时提出口号:“全国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者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反对美帝国主义者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复活!”

于是,全国学联发出《为反对美帝扶植日本告全国同胞书》。

同年5月4日,上海学生率先展开反对美帝扶植日本侵略势力复活(简称“反美扶日”)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南京、北平等地学生紧接着揭竿而起,反美扶日的爱国主义运动变成全国性的大规模运动。

运动规模继续南下,5月上旬,便扩展到了昆明,昆明师生决定声援南京、上海等地的学生运动。

6月14日,昆明学联决定于6月17日全市罢课一天,6月17日全市40余所学校在国民党的层层阻挠下聚集在云南大学,展开“反美扶日”大会,然后走上街头进行示威游行。

从6月17日开始,国民党便在昆明陆续逮捕学生和老师,直到7月15日上午,三倍于云南师生的国民党军警武装力量突然包围聚集在会泽楼中的云南师生,并与学生发生武装械斗,持续39个小时,逮捕800多位师生。

这场轰轰烈烈的七一五爱国运动,从此成为云南大学全体师生誓死爱国的标识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学生运动中非常著名和惨烈的一次运动。

至今为止,会泽楼上都有很多弹痕清晰可见,成为会泽楼上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也成为云南大学爱国主义情怀的深深烙印。

依然留有弹痕的会泽楼

人文气息浓厚的云南大学

在云南大学建校后的将近一百年时间中,云大不仅对学子还对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仅是云南大学传达出去的精神,也是他们给云大精神的回馈。

中国社会人类学创始人吴文藻、杨志成先生亲赴云大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与教育。至今为止,云南大学的人类学依然走在世界前列

吴文藻和冰心在云南大学合影

比如上世纪20年代,方国瑜和凌纯声先生创立的西南文化研究室;2001年,香港实业家伍达观先生和夫人伍马瑶女士捐赠建立的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1989年邵逸夫捐款建立的图书馆也称为逸夫楼等。

研究文物的方国瑜

在云南大学中,留下深厚历史人文气息的,还有太多。

1937年到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熊庆来,也是我国近代数学和物理教育的奠基人,引领云南大学师生走向新中国;1957年到1968年任云南大学校长的李广田,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带领云南大学辉煌发展,怀周楼就再其在任是建立的。

这两位老校长的故居,至今还伫立在云南大学。

李广田、熊庆来故居

当然,为云南大学做出贡献的不仅有学者、社会人士,还有太多云大师生。伫立在至公堂前的“云南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默默的纪念着每一位为云南大学做出贡献的云大师生。

云南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漫步在云南大学的校园中,还有太多历史悠久的印记,太多石碑、题字、建筑以及人文遗迹,都静静的守候着云南大学百年的发展和成长。

这些都成为云南大学的一部分,也是云大精神的一部分,更是云南大学长久历史的一部分。

云南大学的四季之美

历史悠久深厚的云南大学,现如今已经洗尽铅华,转身变为中国最美校园TOP5的榜单中。

这个最美校园的名字,可不是随便评评的,毕竟地处春城的昆明,四季宜人环境优美,为云南大学独特的自然环境打下了坚实而独特的基础,也让云南大学成为云南旅游的必去景点。不过,对于游客来说,任何季节都不用担心看不到云南大学的美,除了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自然环境优越的昆明为云南大学的四个季节都披上了最美的外衣。

一、春日:海棠圃

每年二月开始,云南大学的海棠花便成为昆明踏春的好地方。

会泽院前的海棠花

花开花落花满天,春去春来映日红,是云大春天最贴切的样子。

二、夏日:古桐道

春城的夏日其实并不炎热,但若想贪得一丝清凉,古桐道便是最好的选择。

遮天蔽日的古桐树茂密繁盛,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也为每一个师生游客带来夏日最清爽的树荫。

四、秋日:银杏道

一片两片三四片,鹅黄金黄银杏黄,铺天盖地来。

是秋天云南大学美的样子,银杏树下笑声书声风声,声声清朗。

四、冬日:雪松林

万物萧条是云南大学中永远不会见到的景象,既然名为春城,那么四季如春的不仅有气候,还有风景。云南大学的四季,都是葱茏而迸发着青春气息的。

但若有寒流来袭,一场瑞雪伴书声,也是最美的景色。

雪松林在文渊楼的的周围,也是云南大学东区的一大特色。文渊楼曾是四合相围的样式,改造后由雪松林环绕,“旧院读松”成为东区不可或缺的景致。

松鼠会成精吗?

游走在云南大学的校园中,不论任何角落,任何季节,都会不可避免的看到一些小精灵,他们大胆、聪明、友善又贪吃,这就是云南大学独特的一员----松鼠。

如果去云南大学读书或者旅游,千万不要忘了买一些花生和松子,因为这些小精灵会在你的眼前停下,抬起小脑袋伸出小爪子,讨要下一顿的伙食。

他们花式要花生的招数,总会让你忍不住冲进便利店买买买。

如果它找到你却没有要到伙食,也不用担心它挨饿,因为换一个人继续要是这么多年来作为一只云大松鼠必备的技能,直到拿到吃的才会满意离开。

在这些精灵的字典中,没有怕生和生人这两个词语,百年来的校园里战火隆隆、枪声连绵都没有将这些小家伙吓跑,反而让他们在云南大学的校园安家,伴随云大百年历史和一届又一届学子毕业成才。

一个世纪以来来的松鼠,代代相传,至今已成为学子的小伙伴,也成为云大最美的一员。

云南旅游网

云南旅游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纯属个人兴趣爱好。初衷就是免费分享的云南旅游攻略、云南旅游景点、云南旅游线路的旅行分享个人博客网站。遵循初心,为喜欢和想来云南旅游朋友介绍我们大云南。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